同心学校亲子教育理念共识:以友善与尊重,滋养孩子的一生
2025-09-27 14:43:18

亲爱的同心学校的老师们:

在我们共同陪伴孩子们成长的旅程中,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同频共振至关重要,同心学校获得省妇联、省教育厅授予家庭教育创新实践基地的荣誉,这个荣誉是过去理念坚持的积淀,也是对同心学校生活教育特色的肯定。同心学校的成果体现在每一个孩子们呈现出来的生命状态,体现在这里生活的每一个瞬间。近期,我们新接过来低龄的孩子较多,生活素养教育需要我们重新回到起点,更需要我们付出加倍的耐心、细心及爱心。

通过对孩子们日常行为的观察与反思,希望在以下几个核心教育理念上达成共识,以期为我们共同的教育实践奠定坚实、温暖的基石。



- 核心理念:教育,是彼此生命的共同成长 -

我们坚信,对孩子的每一次引导,不仅是传授知识或规范行为,更是老师自我审视、再次成长的宝贵机会。我们自身也来自不同的家庭教育模式,这提醒我们需要保持觉察,避免不自觉地重复那些可能带来伤害的旧有模式。真正的教育,发生在平等、尊重的互动关系中,是生命与生命之间的相互滋养。

- 餐桌上的共识:餐桌是餐桌,不是课桌-

我们特别将“餐桌”作为一个重要的教育场景来探讨,并确立“餐桌不教子”的基本原则。

为何“不教子”?餐桌应是家人、师生联结情感、享受美食、放松身心的温暖场所。若将其变成说教、批评的“第二课堂”,会直接破坏这种安全感与亲密感。

更深层的危害:一个在孩子自己的家里经常受到打压、批评的孩子,他在家以外的场景(包括学校)也更容易陷入“被打压”的预期和情境中。餐桌上的指责,会深深伤害孩子的自尊。


- 警惕“权威型教育”的隐性伤害 -

我们从观察中深刻认识到,任何形式的权威打压和惩罚式教育,都与我们的教育初衷背道而驰。

1. 低价值感的根源: 被权威对待的孩子,其自我价值感会普遍偏低。他们会觉得“我只有听话,才有价值”、“我一无是处”。而大量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大部分的心理困扰与精神压力,都源自于这种低价值感。

2. 破坏关系的本质: 任何不是以友善方式进行的教育,都是错误的教育。 无论是体罚、言语警告,还是一个让孩子感到压力的眼神,这种方式只会让孩子“害怕”我们,而不是“信任”我们。它严重破坏了孩子与养育者、教育者之间最珍贵的亲密关系。

3. “讨好”与“对抗”的双生陷阱: 我们或许会短暂地享受“一个警告眼神就能让孩子变乖”的控制感,但这种权威教育的直接产物,往往是“讨好型人格”。孩子学会的不是明辨是非,而是如何隐藏真实感受、迎合权威。当有一天他们自觉羽翼丰满,积压的情绪便可能以激烈“对抗”的方式爆发。



-我们的共同选择:成为孩子可信赖的“良友” -

因此,我倡议全体老师达成以下共识:

· 我们的角色定位: 努力成为孩子可以信任、愿意亲近的“良友”和引导者,而非令人畏惧的权威。

· 我们的教育手段: 坚持用友善、耐心、共情和积极引导来替代惩罚、警告和说教。当孩子出现行为偏差时,我们的首要任务是理解行为背后的原因,而非急于纠正行为本身。

· 我们的长远目标: 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培养一个“听话”的孩子,而是帮助孩子建立坚实的自我价值感、内在的驱动力和明辨是非的能力,让他们成长为一个完整、自信、善良的人。

让我们携手,在日常的每一个瞬间——尤其是在充满烟火气的餐桌上——践行这份共识。用我们的尊重与友善,为孩子创造一个被真正看见、被理解、被珍视的成长环境。这既是我们对孩子的承诺,也是我们作为教育者最好的自我成长。

长汀县同心学校

校长:施珊娜


长汀县同心学校

1. 开展支持乡村教育及关心少年儿童的公益慈善活动(包括集中照料和分散资助困境儿童); 2. 开展关怀困境家庭的公益慈善服务; 3. 开展义工、社工培训、传统文化、促进家庭及社会幸福和谐的公益慈善课程; 4. 承接政府委托的社会服务工作。

~欢迎转发、传递爱心~


温馨提示:未经允许,

请勿引用推文资料作为其他宣传素材

机构信息

机构名称:长汀县同心学校

社会统一信用代码:523508213998493988

使命:让弱势的困境留守儿童、老人享受到温暖和尊重。

愿景:以慈为怀,众善合流,使弱者有助,贫者有扶,幼困有养,孤老有依。

信条:尊重、感恩、务实、及时、服务

服务项目:“困境生福地”困境儿童助养助学项目,“绿伞”儿童全面性教育项目,“零距离”长者关怀项目,“和你在一起”留守儿童关怀项目,”赋能启智“困境儿童素养教育项目,急难救助专项,义工培训等各类公益课程。



撰文 | 珊娜

图片来源 | 纪花

微信编辑 | 淑丽

责任编辑 | 珊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