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游戏中培养孩子的数学素养
2024-04-28 15:14:31

益智数学




“数学”一词是由“Mathematics”翻译而来的,词源上无数学之意,也不局限于数量和图形,而是更接近于求知和思考方法的意思。 在新课标中,小学数学的核心素养要求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数学是一栋自有史以来就不断被创造、被丰富着的宏伟的思想“建筑”。4月27日,由 厦门同心慈善会 福建省同心慈善基金会 长汀县同心学校 联合主办的益智数学游戏公益师资培训课程正式开班啦!课堂上,邱德辉老师为来自长汀县十多所学校、远至漳州的35位乡村教师及社工志愿者分享如何进行生活化的数学教育方式。






在游戏中
培养孩子的数学素养




“今天是4月27日,星期六,明年的4月27日是星期几呢?”
课程开始,邱老师以一道看似简单的数学题开启今天的课堂。“周日?还是周一?”如何解决一道数学题,除了精确地计算,还需要全面的思考力水平。
想要教好数学,首先自身应引起兴趣。课堂上邱老师带领课堂老师们玩移子相间、二十四点、四四呈奇等益智数学游戏,在玩中学,将复杂的运算、发现规律、函数的表达等数学难点通过游戏的方式无形中融合在一起,也将原本抽象的知识点与论证问题在游戏中得到具象表达,课堂上老师们在感叹原来数学也可以这样教的同时,已沉浸在本堂益智数学游戏的乐趣中。










在移子相间游戏过程中学习数量关系与发现规律;使用生活中的扑克牌与学生玩二十四点,锻炼运算能力与思维方式;在杨辉三角垛的立体组合与摆放中发现立体图形的奥妙;由七巧板引发的立体七巧板知识有利于从静态思维到动态立体思维的转变。邱老师使用益智玩具将本节课堂变成一个充满活力与创造力的课堂,老师们在自我探索与学习中,逐渐了解到数学课堂应鼓励学生在动手中学习,用数学的语言,激发孩子对数学的兴趣,在实际操作中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





益智数游教学实践分享




“火种计划”项目胡惠清老师分享她所在学校关于益智数学课堂的实践,通过激发部分学生对于益智游戏的兴趣,以学生带动学生的方式培养玩魔方和九连环等益智玩具的氛围,从而熏陶全校形成益智数学的环境。
提及家庭中的实践,胡老师有两个孩子,得益于课程的学习,她可以在家庭中完成生活渗透,培养孩子在玩中学,兴趣为主的益智数学。从生活中具象地体会数学,也帮助孩子数学思维理解能力的培养,玩中育智,玩出素养。



在许多人眼里,数学是抽象的,学习数学是枯燥的,但是数学又是有用的,每一个人的生活和学习都离不开数学。

好的数学教学可以使学生产生兴趣,进而不懈地探索数学的奥秘,益智数学游戏项目致力于走进校园,让每一个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和数学的魅力。








~欢迎转发、传递爱心~



温馨提示:未经允许,
请勿引用推文资料作为其他宣传素材














机构信息



机构名称: 长汀县同心学校
社会统一信用代码: 523508213998493988
使命: 让弱势的困境留守儿童、老人享受到温暖和尊重。

愿景: 以慈为怀,众善合流,使弱者有助,贫者有扶,幼困有养,孤老有依。
信条: 尊重、感恩、务实、及时、服务
服务项目: “困境生福地”困境儿童 养助学项目,“绿伞”儿童全面性教育项目,“零距离”长者关怀项目,“ 和你在一起”留守儿童关怀项目,”赋能启智“困境儿童素养教育项目, 急难救助专项 义工培训等各类公益课程。



关于同心学校:


撰文 | 淑丽
图片来源 | 纪花、永招

微信编辑 | 淑丽
责任编辑 | 珊娜



扫码支持公益